服務熱線
010-63716865
標題: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and Longevou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by a Photosystem II Electrode
頁碼: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, 2100911
2. 文章鏈接
ScienceDirect專用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enm.202100911或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full/10.1002/aenm.202100911
3. 期刊信息
期刊名: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
ISSN:1614-6840
2020年影響因子:29.368
分區信息:中科院1區Top;JCR分區(Q1)
涉及研究方向:工程技術:材料科學
4. 作者信息:田文婕博士(第一作者),王少彬教授 (第一通訊作者);張華陽(第二通訊作者)
5. 光源型號:北京中教金源CEL-SLF 300(光電化學測試分析系統)?
【研究背景】
植物光合作用之所以稱為地球最重要的化學反應,是因為它們能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、水或硫化氫變成碳水化合物,同時生成氧氣,提供無限的可再生能源。光合作用幾乎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氧氣需求;近年來,激發了科學界開展可能獲得清潔能源可持續生產的新技術,即人工光合技術。無論是自然或人工光合系統,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具有水氧化作用的酶或催化劑,用于提供后續還原反應所需的質子和電子。光系統II (PSII) 是自然界唯一能利用光能高效、安全將水氧化為氧氣,獲得電子和質子的生物蛋白。將自然PSII酶固定化到人工電極上,可以為太陽能轉換提供一種巧妙而有前途的途徑。但是,PSII的穩定性差、壽命短嚴重限制了這一過程。
【工作介紹】
鑒于此,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新的半人工體系,將PSII錨定在聚乙烯亞胺修飾的生物兼容性多孔碳電極上,利用光合作用機制,以及PSII/電極生物界面良好的電子傳輸,成功地產生氧氣,并檢測到超持久的光電轉換響應。該體系在10h左右時,每摩爾PSII的最大TON轉化率為10,200±1,380 mol O2,展示出較高的電流到O2轉換效率。該工作揭示了PSII在光照和黑暗條件下釋放O2和形成H2O2的作用。在周期循環性光照(AM 1.5G 1 Sun) 下,該PSII半人工電極在五天后仍可獲得持久的調制光電流信號輸出, ≈4.31 μA cm?2,獲得迄今為止關于PSII相關電極報道的最佳超長光電性能。該研究成果以 “PhotoelectrochemicalWater Oxidation and Longevou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by a Photosystem IIElectrode”為題發表在能源類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EnergyMaterials(IF25.245)上(DOI:doi.org/10.1002/aenm.202100911) ,文章第一作者: 田文婕博士,通訊作者:張華陽 博士;王少彬 教授。
【內容表述】
利用生物質熱解生成導電性良好多孔碳,負載到FTO導電玻璃表面,結合聚乙烯亞胺(PEI)后,成功錨定PSII活性蛋白。圖一 展示了合成示意圖(a),PSII/PEI/碳 (Ci-PEI-PSII)光激發狀態的能級圖(b),以及電極SEM(c)和共聚焦熒光顯微鏡照片(2D/3D, d-f)。
圖一:PSII光陽極原理圖和表征
圖二 展示Ci-PEI-PSII及對照電極在空氣氛圍,初始開路電位(OCPs)下的直接電子轉移(DET)和調制電子轉移光電響應 (MET)。
圖二:PSII光陽極的PEC性能表征。
C3-PEI-PSII光陽極在界面上的電子轉移、光-電荷轉換效率和性能穩定性。
光照下, C3-PEI-PSII的RCT顯著低于C3和PEI-PSII,證明將PSII與導電碳結合可有效降低PSII與電極之間的光致電子轉移電阻。C3-PEI-PSII生物界面建立的良好交互,保證了有效的界面電荷傳遞,為后續光電反應(PEC)提供驅動力,實現高光電流輸出。有效的界面電荷轉移也可避免額外能量消耗,通過減少Chla激發態的積累,利于PSII的穩定性。
C3-PEI-PSII的UV-Vis光譜 (圖3a) 顯示PSII在435、470和678 nm處的吸收最大值。在初始OCP條件下,得到C3-PEI-PSII上連續可調光譜單色光照射下的DET和MET電流響應。圖3b和c所示,JDET(0.81±0.21μA·cm?2)和JMET(15.78±0.39μA·cm?2)的峰值出現在670 nm附近(670 nm處的光強(P670) = 2.67 mW·cm?2),對應于PSII Qy帶的激發JDET峰(1.11±0.01μA·cm?2)和JMET峰(18.48±1.80μA·cm?2)在約470 nm處(P470 =4.30 mW·cm?2)出現,與PSII β-胡蘿卜素的激發相對應。λ≤420 nm處的光電流來自于Bx和By波段的激發。與UV-Vis光譜相一致,光陽極典型的光電轉換效率IPCE最大值為662 nm (~1.2%), MET條件下的光電轉換效率約為DET的17倍。
圖三:初始OCP下C3-PEI-PSII電極對單色光輻照的光電流相應表征。
用于光電性能和氧氣演化的C3-PEI-PSII氮氣條件下的長期性能測試
C3-PEI-PSII電極在模擬太陽光照射下,在N2飽和緩沖電解質中的長期性能監測顯示,JDET在3.5小時內衰減約24.6%。經過1 h逐漸下降后,C3-PEI-PSII的JMET在1 - 15 h逐漸上升,經過24 h的光-暗循環后,JMET的產量為7.67±0.08μA·cm?2。即使在連續照射(24.2 - 28 h)后,也未觀察到JMET的下降。C3-PEI和C3-PEI-PSII電極JMET之間的巨大差距凸顯了PSII對PEC性能的重要性。將PSII抑制劑DCMU引入C3-PEI-PSII的電解質溶液(N2氣氛保護)中(圖4a)。DCMU導致PEC反應明顯下降(圖4a),從而證實了JMET源于PSII。然而,DCMU在1 mM和2 mM的引入仍然導致一些剩余的PEC活性。DCMU對JMET的不完全抑制可能是由于PEC反應中電解質中H2O2的產生(圖4b),隨著時間的推移,H2O2的電子調制,以及電極交互連接的改善也可能是JMET在1 ~ 15 h內逐漸增加的原因。
圖四:C3-PEI-PSII電極的長久MET測試性能表征。
長期測試中,C3-PEI-PSII的實時產氧量和PSII的提取量(此處未展示)得到TOF(圖4d)和TON(圖4e)值,C3-PEI-PSII在24 h內產生的總電荷為1.01±0.06 C cm?2(圖4c)。TOF在初始階段呈急劇上升趨勢,在4.4 ~ 5.2 h達到峰值,約為0.42±0.039 mol O2/mol PSII s?1,之后逐漸下降。C3-PEI-PSII的TOF是PSII均相溶液在調制光催化水氧化反應中產生的最高TOF(此處未展示)的15倍以上。與之相對應,C3-PEI-PSII的TONs首先上升,在10 h左右達到最大值,即生成2.90±0.28 (μmol O2) cm?2。在該半電池三電極體系中缺乏有效的質子分離, 池體頂部空間微量H2 (圖4f ~ 44 nmol,) 可以通過在線氣相色譜法檢測。
光-暗循環中O2的演化機制
該工作闡明了長期PEC試驗中,PSII在10 h失活前氧氣析出的機理,以解釋電極上的高法拉第產率和PSII功能。PSII功能:光照下PSII的水氧化功能;PSII/O2反應生成ROS(雙氧水);PSII在黑暗區間分解H2O2功能, 最終產氧由圖五(d)的公式決定。
圖五:PSII在光電化學水氧化中涉及的反應機理圖解
本研究揭示了PSII在光/暗循環中的多重功能。
持久的光電轉換:在定期AM 1.5G 1太陽光照(100 mW·cm?2)下,在N2飽和緩沖溶液中監測到5天的MET光電流 (圖六)。
圖六:由C3-PEI-PSII電極在光暗周期(間隔時間為200 s)穩定輸出MET光電流超過5天。灰色區域為滅燈狀態。
作者最后組裝了半人工雙電極體系,該裝置由C3-PEI-PSII光電陽極連接到由Nafion?117膜分離的Pt陰極組成,在雙室電池中用于長期PEC測試。在這個封閉的設置沒有電解液補充, 在 36.6 h周期性輻照,在0.2 V電壓條件下,C3-PEI-PSII電極保持穩定的輸出功率66.93 mW·m?2,沒有衰減跡象(圖七 a、b)。
圖七:以C3-PEI-PSII為光陽極,Pt為陰極的雙電極電池的PEC功率輸出,在設定電位(U)為0.2 V下進行光暗循環 (間隔時間為200 s)。
參考文獻
Wenjie Tian, Huayang Zhang,* Jane Sibbons,Hongqi Sun, Hao Wang, and Shaobin Wang*;PhotoelectrochemicalWater Oxidation and Longevou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by a Photosystem IIElectrode;Adv. Energy Mater.,2021;DOI: 10.1002/aenm.202100911.;
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enm.202100911
文章中所用的儀器
產品名稱:可調單色光源系統
氙燈光源為全光譜光源,光譜覆蓋范圍為200-2500nm,又有與太陽光相匹配的光譜吸收,應用范圍非常廣泛。在光化學、電化學、光電測試、光物理測試等方面除了全光譜的需求外,還需要連續的單色光用于科學研究,為了滿足多數科研工作者的要求,中教金源公司采用公司現有的各種氙燈光源(光催化氙燈CEL -HX、模擬日光氙燈CEL-S500,S150),匹配多種單色儀開發出了系列波長可調氙燈光源,實現的波長連續可調,應用材料表征、光電測試、電化學分析、光催化及IPCE測試等多領域中。
CEL-SLF300/302可調單色光源系統是采用300W氙燈光源,搭配多光柵掃描單色儀(主要為CEL-IS151或CEL-IS302),配合濾光片輪等周邊附件,組合而成的可調光源系統。
CEL-SLF300可調單色光源系統技術特點
1)光源穩定性好,優于0.5% ;集成度高,系統整合在一塊光學平板上,光路穩定且便于運輸;
2)光路經過優化,達到最大的光輸出效率50mw/cm2;輸出帶寬連續可調,0.1~30nm;
3)軟件可實現波長的任意調整及延時設置,USB2.0計算機接口;
4)非對稱水平Czerny-Turner光路,消慧差設計,可改善譜線對稱性和提高光學分辨率,消二次色散設計,有效抑制雜散光;
5)可根據具體需求靈活配置多塊光柵;RS232和USB接口,通過計算機控制光柵轉換、濾光片更換和波長掃描,實現全自動寬光譜測試;
6)入光口可與我公司各種光源配套使用,可配光纖接口;
7)可連接我公司任意一款單點探測器和其它附件,還可以連接線陣、面陣探測器做攝譜儀使用,垂直出口安裝CCD;
8)精密蝸輪蝸桿傳動,準確度和重復性高,噪聲低,使用壽命長;
9)狹縫設計獨特,刃口自動保護,寬度調節對稱性,好使用壽命長;
10)配有充氮氣專用口,便于在紫外和近紅外有大氣吸收譜的波段范圍內使用;
11)光學室和機械傳動室嚴格分開,避免后者產生雜散光及潤滑油微量揮發對光學件的污染;
12)單色儀機體為鑄件一體結構,保證光學系統穩定性。
濾光片輪的主要作用:多級光譜屬正常的衍射現象,是具有公倍數波長的光譜同時從單色儀的狹縫里出來,引起單色光的純度下降。例如,當單色儀處在600nm時,600nm的1級光譜、300nm的2級光譜和200nm的3級光譜都會從狹縫里出來,而此時只有600nm的1級光譜才是我們需要的。為了去處2級、3級乃至多級光譜,通常采用長波通濾光片來濾掉短波長的輻射。
可調單色光源覆蓋了紫外區、可見區、紅外區,可選光源有很多種,可選光源有氘燈、碘鎢燈、氙燈光源、汞燈光源等,其中氙燈應用最為廣泛,并且具有連續的的全光譜。
CEL-SLF300波長可調光源系統標準配置
常用可選配件
系統中有很多輔助配件可以幫助系統更方便的完成設備的運轉。
1)CEL-NP2000強光光功率計 用于監控輸出光的光功率密度
2)AULTT-P4000 光纖光譜儀 用于監測輸出光的光譜
3) 自動快門 Shutter用于控制照射時間
4)三維四探針樣片臺 用于放置樣品,并精確調整距離
5)5mm液晶光纖/石英光纖 用于單色光的引出照射
6) 定制光學暗箱 用于摒棄雜散光的影響和電磁屏蔽
7)光學小平臺 用于調整系統中各儀器的高度使光路水平
8)電化學工作站 電信號數據采集
9)各種電化學反應池 用于光電反應
文章下載:aenm.202100911.pdf